【新完工项目】铜蜂窝板、铜铝蜂窝板|全球最大遗址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日期:2020-05-22




导  语

“不管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建造建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筑和材料之间寻找一个特殊的相遇,材料是在诠释建筑而建筑,同样,我们使建筑显示出建造它的原料,使材料‘可见’。”——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




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偃师市翟镇,北距二里头遗址保护区约300米,南临古城快速路。博物馆依托二里头遗址而建,占地面积约246亩,总建筑面积为31781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四个部分,整体为钢框架结构,总高度为22.9米。博物馆于2017年6月11日奠基动工建设,2019年10月19日建成开放。


最早中国  华夏之源


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具有诸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二里头遗址开创了无数“中国之最”。比如,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大十字路口;中国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中国最早的青铜爵、青铜鼎、青铜兵器;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中国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王朝气象  威仪四方


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立教授担纲设计,其团队提出的“华夏之源”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建筑融入遗址环境,使建筑意境与考古现场相呼应。


建筑总体设计以二里头台地为意象,建筑天际线中央高起并逐渐融合于大地,象征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王朝气象。同时,设计团队还把作为考古发掘重要成果的“盘龙”、“钥匙”、“铜爵”等二里头元素概念运用到建筑布局的设计中。

博物馆建筑外廓象征着二里头出土的延续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绿松石龙图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屋顶平面暗含一把“钥匙”,其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研究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形成的关键考古遗存,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主入口院落的凸字形外廓与二里头遗址宫城区1号宫殿院落相吻合;中央大厅顶层的落地采光天窗回廊同时兼作为眺望二里头遗址的观光平台,独特的三柱外走廊的型制正是取材于宫城1号宫殿的平面特征;中央大厅屋顶支撑结构的造型来源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形态流畅、优美……


原始材料尽显拙朴之美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除了在设计理念及建筑造型上表达作为遗址博物馆的与众不同外,“最早的中国”遗址博物馆的庄重、强烈的震撼感呈现,建筑材料的成功运用也功不可没。

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曾说:“不管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建造建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筑和材料之间寻找一个特殊的相遇,材料是在诠释建筑而建筑,同样,我们使建筑显示出建造它的原料,使材料‘可见’。”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就是建筑与材料的完美结合,其采取铜和夯土的糅合,以契合遗址内涵。

据悉,整个博物馆的夯土墙面积有近4000立方米,为目前世界上夯土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除了博物馆外围设计了一个15厘米厚的夯土抹面,博物馆的40厘米外墙底部也为夯土。为保证原汁原味,夯土就洛阳本地取材,土、沙、石和水按一定比例严格配置。为保证安全性,夯土材料提前经过严格试验。夯土墙全手工打夯后,再进行找平、修复等,最后涂上绝缘漆。夯土作为最具当地特色材料的运用灵感来源于该遗址。夯土建筑自古有之,二里头遗址是土遗址,遗址的宫城内外也先后发现多座大小不同的夯土建筑基址。最原始材料——土、沙、石、水的最朴实、简单运用,打造原生态、肌理自然的夯土墙面,也让人有种追本溯源的意味,并更为真切体会到二里头遗址“最早中国”的原始、古朴、粗狂感。

除夯土材料外,博物馆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以铜铝、紫铜蜂窝板等铜质复合材料。之所以在众多建筑材料中选用铜材料,不仅仅因为夏朝是中华民族第一个青铜王朝国家,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青铜礼器,对凸显中国最早青铜器制造作坊和青铜礼器有历史意义。同时还展现铜材料运用源远流长,紫铜复合蜂窝板即是历史智慧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在铜板材料的选择上,为兼顾装饰效果、材料的耐久性和经济性,最终采用了紫铜、铜铝热熔复合的铜质蜂窝板材料;作为经典紫铜,其表面泛红且光亮,伴随着外界温度,阳光和雨水的变化影响而夏都遗址博物馆则在紫铜板表面上进行了做旧和哑光处理让铜板看起来“铜锈斑驳”,散发出岁月洗刷的痕迹。让新遗址博物馆建筑传达“旧”感,展现华夏历史的不朽与时间的淬炼以及深刻表达中国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博物馆的内、外立面和屋顶装饰均使用了做旧紫铜装饰板材料,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为了找到适合博物馆的“做旧效果”,帷森与业主、建筑设计师多方实地考察原材料供应商,最终才确定铜板“做旧效果”。帷森作为博物馆的内、外立面的铜装饰蜂窝板板唯一供货商,其铜蜂窝板供货量就高达22983片且每片板材规格各不相同。在工期紧,供货量大的情况下,帷森设计团队就在深化设计下单时就对每片板材进行编号,这样成品板材到达项目工地开箱即可根据编号有序进行安装,既提高效率也避免出错。

博物馆外立面9.5米以上使用铜蜂窝板,9.5米以下则采用铜铝热熔复合蜂窝板,两种不同含铜量的产品,大小板块、错落有序地纵向排列,给人庄重感。

从博物馆的主入口进入中央大厅,有个采光天窗,此天窗是由三个独特造型的“柱子”鼎立着,阳光从窗口射入犹如一道光束,照入室内,让室内变得透亮。

再走近些,人们就会被大厅中形似“大喇叭”的造型震撼,它是仿照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华夏第一爵”——乳钉纹铜爵造型设计的。

乳钉纹铜爵是罕见的夏朝青铜器,典雅高贵,器型舒展轻盈。仿照它设计的高23米的曲面铜爵,通体以同样采用铜蜂窝板装饰,有棱有弧,循序渐进地向外舒展,真不愧以弧面为艺术曲线,展现得淋漓尽致。

优美的曲面爵造型背后是设计师精准把控。不仅造型四个面的弧度不一样,而且上下的弧度还是渐变的,为了确保棱角弧度能够严丝合缝地拼接,在工期紧张情况下,只好用“笨”办法一块块测量。因为一旦有丝毫偏差,不仅弧线就不会圆滑顺畅连接还要返工,耽误工期。

“青铜爵”造型不仅支撑着中央大厅屋顶,同时它还是个电梯井,通过它到达三层,来到作为眺望二里头遗址的观光回廊,在环廊内,环游屋面平台,可把博物馆北边的二里头遗址区尽收眼底。

同样是铜蜂窝板,只要在细节上的稍加处理,就会显得与众不同。与曲面爵造型电梯正对面内立面墙,则是将铜蜂窝板进行穿孔处理,若隐若现、生动传神地展示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绿松石龙形器”造型。

中央大厅留有小部分玻璃幕墙,当阳光从外照射在铜蜂窝板上所呈现出温润色泽及明暗光影变化,给人以厚重、温暖的视觉感知。

 

结束语:出  发


中华文明从二里头遗址起源,在这里辐射,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夯土与铜板在二里头糅合,在这里随时间沉淀出独特的气韵与庄重;

作为金属复合板与建筑遮阳专业制造厂家,

帷森将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再次出发,

探索更多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只为营造建筑之美。



上一条      【签单喜讯】华为生产中心G区改造工程智能遮阳百叶项目
下一条      【新完工项目】石材蜂窝板 | 以色列耶路撒冷宽恕博物馆